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家长和国家关注的头等大事,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,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,近几年教育部门处于不断发展改革的阶段。
教育政策没有一成不变的,但现行政策一般都是经过长期实践筛选下来,符合国内学生成长规律。
(资料图)
随着时代的发展,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改变,教育政策出现大变动,比如中考55分流、提升体育学科地位等。
近十几年,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学制为“633”,小学6年,初高中各3年。
等到高考之后进入大学,本科学习四年,专科学习三年,部分医学类本科五年,已经形成一定升学习惯,毕业生在22岁左右进入职场。
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,多数行业开始内卷,就业市场中研究生身影普遍增多,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题。
12年寒窗苦读加上4年本科学习,让学业占据了学生们的前半生。
之前曾有专家呼吁“缩减学制”,得到不少家长支持,网上一则消息的传出,引起一番热议,中小学学制将发生改变,并在9月落实?
中小学学制从“633”改为“522”,于9月落实?学生或提前3年高考
学生的教育是一个家庭、一个国家的大事,影响着社会发展,如今实行学制已经过多年实践,符合当下时代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。
也和法定成年时间相呼应,即使学生成年,也要经过几年的大学培养,保证学生有一定的生存能力。
近几年,时代发展很快,好像按了加速键。
有部分人认为,学业耽搁时间过长,博士生毕业都已经三十好几,影响了成家立业,也有人认为现在的学生智力等开发较早,普遍早慧。
网传将从“633”改为“522”学制,义务教育阶段缩短两年,高中教育缩短一年,高考将提前3年,大学生的毕业年龄将提前到19岁。
“522”模式不是单纯为了缩短学制,而是有一定道理。
小学教育中,一二年级属于过渡阶段,知识简单内容少,如今的学生多数都上过幼小衔接,家长对学生教育也很重视,基本都能跟上老师讲课,甚至有不少学生早就学过一二年级的知识。
小学减少一年,对学生影响并不大。
初中教育阶段若是也缩短一年,对现在的学生时间有点紧张,但只要学生认真听课,考上高中也不是难事,更何况还有中考55分流。
中考结束后,学生可以先大致分为两拨,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,还有时间深造或直接工作,基层技术工人用工荒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。
剩下的学生按部就班地读高中、考大学,就算再读研读博,也能在30岁之前走出校门,将更多时间用在自己的发展上。
大龄单身男女青年人数或许也会减少,缩短学制还能为家长减轻教育负担。
这一制度,需要具备哪些条件
现如今教育的内卷是无法回避的,将633学时调整为522的状态,在网络上呼声是非常高的。
这一制度要想在短时间落地,难度是非常大的。即便是二十多岁的大学生进入到社会上,也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情况,更何况年龄不足20岁的毕业生。
要知道在就业的过程中,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条件和困难,对心智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,心态的波动是非常大的,甚至会对未来的人生造成极大的影响。
从这一角度考虑,这一网络上的提议是难以落实的,至少在短时期内,时机是不成熟的。
对每个学生而言,小学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,中学阶段也是提升人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阶段,把握好中学阶段,可以为后续的人生打下更坚实的基础。
1、重视课堂学习
在中学阶段学习,虽然是处于打基础的阶段,但相比小学阶段是处于拔高的状态,很多知识点单靠自学是没有办法全部掌握的。
在这种状况下,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在课堂上的学习专注度要强。
只有重视课堂的学习,才能减少在课下时间成本上的付出,同时也能使成绩保持在更稳定的状态。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才能更轻松,自我满足感才会更强,避免出现掉队的情况,从而为中考高考打下更坚实的基础,避免家长处于过度担忧的状态。
2、拓宽视野和广泛涉猎
现如今从考试的各种政策变化可以看出,未来对学生的要求也会变得越来越高。
不仅要求对基础知识有着精准的掌握,同时也要求学生有着更广阔的涉猎。
在日常的学习中,也要把视野打开,只有做到这一点,才能从万千的学子中脱颖而出。
写在最后:
爱因斯坦曾表示:成功 = 艰苦的劳动+正确的方法+少谈空话。
任何教育方向的改革,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经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。
在孩子的教育上,无论是基础教育,还是很重要的中学时期教育,在不同时期孩子身上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。
在政策变化的前提下,也要充分考虑各种隐患,只有这样,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求学环境。
无论是633的学制,还是522的学制,归根到底,都是为了让孩子能成才,在未来的人生中提升核心竞争力。
(来源:小学语文综合整理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)
新父母教育法
一个目标:身心健康,人格健全
两个根本:一抓习惯,二抓人品
三个半小时:亲子共读半小时、亲子运动半小时、亲子交流半小时
标签:
上一篇:印小伙突发奇想,靠捡烟头年赚40万,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
下一篇:最后一页
凡本网注明“XXX(非现代青年网)提供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。
原标题:咸阳职工文艺轻骑兵重点工程送欢乐通讯员张翟西滨张静赵文华工
2023-08-15 10:06
原标题:“面壁”苦修,让光彩再现工人日报-中工网记者吴铎思通讯员吕
2023-08-15 09:56
原标题:“齐兰古城”丝绸之路的传奇工人日报-中工网记者吴铎思风,轻
2023-08-15 09:59
原标题:探秘稻作文明《寻古中国·稻谷记》开播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
2023-08-14 17:59
原标题:北美票房:《芭比》勇夺北美周末票房四连冠中新社洛杉矶8月13
2023-08-14 16:04
原标题:《剧院魅影》中文版广州巡演结束,“魅影”刘令飞接受本报记者
2023-08-14 16:05
原标题:“以河为媒——沿着大运河看中国”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扬州中
2023-08-14 16:01
原标题:纪录片《大运河之歌》央视开播天津日报讯(记者张帆)近日,六
2023-08-14 15:56
原标题:本期开奖来啦!“打卡!宝藏博物馆”第三周获奖名单公布7月24
2023-08-14 16:04
原标题:大戏看北京(主题)8月14日-20日精品推荐(副题)●话剧北京人
2023-08-14 11:06
原标题:《遗落梦之境》《聊斋之黄九郎》《冲出麦田》入围“华语原创音
2023-08-14 11:00
原标题:沉浸音乐会《只此一梦》全国首演北京青年报记者王磊近日,由中
2023-08-14 10:53
原标题:非遗传承人王志江方寸之中钻研内画技艺(引题) 不断难为自己
2023-08-14 10:06
原标题:身兼导演和主演跟《钟馗嫁妹》铆上了(引题) 杨立新:排话剧
2023-08-14 09:57
原标题:“南麒北马”续佳话,一展“做派老生”风采文汇报记者王筱丽96
2023-08-14 09:59
原标题:源于日常的艺术,正热忱回馈生活中平凡的你我文汇报记者范昕流
2023-08-14 09:55
原标题:2400年前的“曾侯乙蒸牛肉”什么味道?(主题)央视《一馔千年
2023-08-14 10:04
原标题:探访凌家滩,叩问五千多年前的“智造”之谜0 15毫米——这是一
2023-08-14 08:57
原标题:内涵更深刻丰富场面更时尚动感(引题) 国产体育题材影片不断
2023-08-14 09:04
原标题:青海湖音乐节开幕人民日报西宁8月13日电(记者贾丰丰)近日,2
2023-08-14 08:57
原标题:网文IP改编为何频频翻车李梦馨眼下,网文IP已然成为影视改编的
2023-08-14 08:05
原标题:内蒙古伊金霍洛旗:非遗绝技引游人当日,为期15天的内蒙古伊金
2023-08-14 07:55
原标题:舞剧《西游》现代解读别开生面(引题) 王亚彬:不愿重复大家
2023-08-14 07:53
原标题:校园戏剧里有每个孩子的无限未来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张诗童实习
2023-08-14 07:55
原标题:《三昧》重来依旧“真火”王润由一弛编剧、导演的小剧场话剧《
2023-08-14 08:06